近日,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致激光”,股票代码:832861)接连遭遇重大变故,先是主动撤回了在北交所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紧接着又面临多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集体离职,公司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奇致激光成立于2001年9月,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主要是做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施的研发、生产、代理及销售,同时向客户提供备品备件销售及维保服务。公司产品涵盖光治疗设备、激光手术设备等,大范围的应用于皮肤科、泌尿外科、眼科治疗及妇科等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医疗机构及医疗器械经销企业。
凭借在光电美容领域的先发优势,奇致激光曾被誉为“光子嫩肤第一股”。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强脉冲光治疗仪,以“一键磨皮”的“光子嫩肤”技术在医美界声名鹊起。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医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的趋严,奇致激光的发展遭遇瓶颈。与此同时,医疗设施领域却展现出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巨大潜力,促使奇致激光决心将业务重心从“美”逐渐转移到“医”。
在奇致激光的发展历史中,股权结构的变动尤为引人注目。2021年,新氧万维通过一系列股份转让和收购,逐步成为奇致激光的控制股权的人,其CEO金星随之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新氧万维及其子公司泽奇科技合计持有奇致激光87.6%的股权,而公司创始人彭国红的持股比例则降至4.2%。
这一股权变动,不仅改变了奇致激光的控制权,也为其后续的发展趋势埋下了伏笔。新氧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其入主奇致激光后,对公司业务的调整和战略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年9月28日,奇致激光向北交所提交了IPO申报稿,试图借助长期资金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北交所的审核过程中,奇致激光遭遇了重重困难。北交所对公司的业务划分、收入确认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疑问,尤其是对含有“医美”、“美容”或“整形”等字样的计算机显示终端收入归类问题进行了严格追问。
根据奇致激光的回复,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计算机显示终端名称含“医美”“美容”“整形”的字样的客户出售的收益占比和客户家数均呈现出一定波动,但公司认为,由于部分医美机构还可能经营其他疾病的治疗业务,因此这些客户的收入不全部计入医美收入具有合理性。
尽管奇致激光努力解释和调整,但北交所对医美企业的审慎态度和公司自身存在的经销渠道、财务情况等问题,最后导致其在2024年12月25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终止北交所IPO。这一决定,无疑给奇致激光的资本运作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IPO终止后不久,奇致激光又遭遇了高层离职潮。2024年1月3日,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国红、董事张力明、董事王诗宇的辞职报告,同日,监事会也收到监事刘璐的辞职报告。
这些核心高管的集体离职,对奇致激光的治理结构和运营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彭国红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其离开更是引发了外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广泛猜测。这些辞职背后,或许隐藏着对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的不同看法,或是对公司治理和运营环境的不满。
从财务数据分析来看,奇致激光的业绩增速正逐渐放缓。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虽保持增长,但增速年年在下降。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更是降至4.03%和3.82%,相较于2023年全年的增速明显放缓。
在医美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奇致激光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公司需要在医疗设施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且要面对来自传统医疗设施厂商的激烈竞争。此外,公司还需妥善处理与医美业务相关的遗留问题,确保业务调整的平稳过渡。
奇致激光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公司需要在新实控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奇致激光还需积极与长期资金市场沟通,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振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