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中(三)
时间: 2024-10-24作者: 新闻中心
我们是武乡乡村文化调研实践队(贾豁乡),在7月4日这一天,我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贾豁乡古台村。目的是调研古台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物质文化遗产。
在询问当地人民百姓后,我们了解到当地有一座牛王庙,历史悠远长久。到三皇时期,在村子里还有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从未间断的古庙会——牛王庙会,更有一方庙宇庇佑着百姓。现在也会有人去祭拜。所以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爬到了一座山上,在那里我们见到了牛王庙。看到屋内悬挂的“有求必应”我们也深刻了解到了古时人民的宗教信仰以及鬼神即为人们心灵深处愿望的寄托。
接下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二会有一定的民俗活动。五台山每年7月12在这个估计时间正好是甲骨文卜辞中屡次出现的“中日”。甲骨卜辞中“中日”的记录;“中日雨”(《殷契粹编》七一九);并且有成为日中的卜辞。卜辞中有:“......大乙,日中......”(甲八二六二六,反面朱书)的记载。不少学者觉得甲骨卜辞中的中日即文献经典中常见的日中。其实这是两码事,据笔者考证,甲骨文中的中日是指殷历谱中一年的中日,他是划分一年历法的一个中点。也是民间天王老子或天王爷在历法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王字中间那一横, 古台村自古以来每一年的七月12都要举办为期三天的牛市大会。
我们也同样拜访了多处人家,询问流传至今的手工艺品,我们找到了人们做的鞋垫、鞋子、剪纸等。不得不为我们中国民族人民的优秀手艺所折服。
在本次的了解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深刻了解到了古台村的民间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品,了解了当地庙宇的发展状况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深厚的友谊。
4号早晨,我们五个人开始了我们在分水岭乡的第一站:石窑会村。石窑会村现有117户、249人,其中贫困户53户,并且大多数为50岁以上。村里的土地并不肥沃,而且气候干旱,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土豆,种植业并不发达,以养殖业为主。
石窑会离我们住的乡政府并不远,且交通不发达,多为土路和山路,所以我们决定步行前往。昨天下午我们在附近和村民聊天时了解到,附近有一座小庙,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决定早上先去庙里看看。沿着山路一直往下走,在一处小河沟里偶遇了一位放牛大叔,我们商量过后,决定先去找大叔聊一聊。碰巧的是,那座小庙正好就在这个小河沟里。
据村里年龄最大的老爷爷说,在他出生之前这个小庙已经存在。而关于这一个小庙有个神话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一个老人摘了山脚下田地里的一根黄瓜,这是突然山体崩塌,冲出几头金牛,牛蹄所踏之处,便留下了这座小庙。村里的老人人和过往的司机都会前来祭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都会在此举行庙会。
在208国道的另一旁山上,则是石窑会村的肉驴养殖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养殖场,并且有幸采访到了饲养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驴的生活习性、市场行情报价、经营规模等情况。据了解这个养殖场是石窑会村的集体产业,是在党的脱贫攻坚和富民政策带领下建立的,每年村民们都能拿到分红。养殖场的效益和市场挂钩,分红不稳定,但即使市场行情报价不乐观,村民们每人拿到的分红都不会少于一百块钱。同时村里还有养牛散户,这也是在政策的带领下进行的:每户养一头牛国家将会补贴将近两千块钱,但最多不超过五千块。
通过在石窑会为期一天的调研,首先我们得知当地养殖业较为分散,产业化水平较低,通常存在着有人养牛、养驴,却没有人买的情况,它们的销售是当地村民较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加强该地养殖业的产业化管理,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是当地的土门村出现水管管道断裂、水泵丢失的情况,导致该地村民用水困难,希望能重视这一问题,切实解决村民地实际困难。最后我们得知该地交通不便,村民出行不易,与外界沟通较为困难。希望能对该地交通状况做一定调整,方便村民出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大良村位于涌泉乡北部丘陵山区,全村143户,553口人,总面积9.6平方公里,首先我们来到了永兴寺,永兴寺坐落在大良村村委会旁,这个寺庙建于乾隆年间,于文革期间被破坏,里面供奉着一佛二菩萨,一佛指释迦摩尼,二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永兴寺内有一棵170多年的大槐树。
参观完永兴寺,我们来到了村委会,了解了大良村的历史前沿以及发展概况,接下来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雕花古门,据村长介绍历史上有三座一模一样的古门,现在仅留下来一座,我们感觉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遗失十分的惋惜,古门上有四个值得考究的文字,同时也给我们就下了深深地疑惑,更加激起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好奇心,门口有两尊石鼓,分别写着福和寿,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命百岁。最后我们来到了刘怀银大学士的故居,门上所挂的是道光十七年皇帝所赐的功德匾,匾上大书四个字“觞介眉寿”,内部房屋建筑已经被破坏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大良村是涌泉乡历史背景和文化最深的村落之一,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良村人才辈出,我们参观了被破坏的遗址之后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但是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是十分珍贵的。
中北大学墨镫调研分队于2017年7月4日去了墨镫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之所以把墨镫村作为调研第一站,因为墨镫村做为墨镫乡人口第一大村,具有鲜明的文化代表性与文化特色性。村主任热情招待了我们小队的每一个人,并且向我们展示了最近重新编纂的村志。
墨镫村的村志详细记载着墨镫村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村里的大事件,习俗等,包括村子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历程,村里人婚丧嫁娶的仪式,村里流传的故事,以及一些特色的墨镫方言等。在对墨镫村人家的走访中,我们得到了村中第一大姓氏李姓的族谱,还发现一封村民至编纂委员会的信件,主要是说明族谱中略微存在的错误及他们的一些建议,村民对宗族历史的重视,让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深厚的宗族情感与历史责任感。街上角落旁随处可见以前的农具与打扫庭院的工具,但都已经废弃,村民们大都已经放弃以前的劳作方式,改用先进的机械作业,这种短短几十年内的变化,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墨镫村农业经济科学化的发展,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党为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还得知了三五龙王的传说,并且参观了村南的龙王庙。据悉农历六月十五会有一年一度的庙会来祭拜龙王爷,届时我们会去做进一步的调查与采访。今天的实地调研让我们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未能去崇城崖圣泉寺调研,计划会在以后安排去一趟。
今天的调研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队员们感触很深,不仅是通过一本村志看到了村落几百年的变化,更直接感受到了农耕文化在逐步的科学化,立体化。从以前祈求风调雨顺,到现在筑坝蓄水。我们始终相信,这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她将以新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在这片热爱她、了解她的热土上。
2017年7月3号,武乡暑期实践队故县乡小分队第二天抵达第一站——故县小学即武乡旧城西衙门所在地。故县顾名思义是武乡县旧城所在地,为了探访武乡旧城遗址,我们最终选择探访了这个古城的县衙。初入古县,路两旁的石勒路牌便向我们展示了这座古城浓厚的历史信息,在了解了一些信息后我们第一步选择古县衙门来了解这座古城,如今在县衙的基础上这里修建了一所小学,学校校门,为古寨(石勒寨)的旧城门,城门巨石地基尚存。进门左手边圆形拱门后原为牢房,右手边现存古墙一面。原先四合院式衙厅堂现为两栋教学办公楼,教学楼后县衙古居几间,古居旁原为守印大仙庙,现已拆除,存古墙遗址。
古时,东山一日升高堂,四海齐平汇中央。如今,灵鳌震处千山动,丹桂开始万里香。它在不同时代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印记,见证着古城的变迁,向世人展现着故县乡的悠久历史,而故县小学又以另一种方式将西衙门的历史传承下去。
七月四日,我武乡洪水镇实践小队在上午7:00-9:00完成昨日未完成的对洪水镇各村各户脱贫数据的登入和修改的任务后,出发去了又红色历史传统和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左会村。上午10:00左右,我们到达了左会村,在村支书的指引下,我们开启了左会之旅。进入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集聚村民各式文化活动的人民剧场。随后,随后我们正真看到了两口井,经由村支书介绍,我们才知道那是1941年左权将军主持修建的将军泉和圣人泉,如今虽已干枯,但透过井和村支书的介绍依稀能窥探到一些当年的景象。
四百多年历史得观音庙和我们对村民的走访揭示着左会村民普遍信奉佛教。此外,我们还采访了多位老人,其中一位78岁的老爷爷与老伴相依为命,子女外出,无暇照顾老人,房屋年久失修,家庭负担沉重。还有一位86 岁的老奶奶,独自一人居住,身体较为健朗,与我们讲述红军当年在家里借宿的故事。随后,我们重点参观了彭德怀元帅和原中国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居所,我们对此有很深的触动。
午饭过后我们与村支书详谈了村中有关情况,较为遗憾的是村志在当年战火纷飞的时代丢失。
下午三点,我们出发前往左会著名绿色风景区—板山风景区。板山有“泰山日出观不得,板山日出最为奇”之说,虽然时间不符,大雨滂沱,但是雨水让半山的云海更为壮观,让我们好像置身于天国,心旷神怡;也让半山的碉堡和炮楼显得更为厚重。之后,我们有登上了附近的水华山,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儒释道三教合为一体,并与其中的师傅相谈甚欢。
今天的活动目的是探寻乡村红色记忆,农村丰厚的民俗资源与生态资源,红色历史记忆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切身体会到活动意义,但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实践活动离不开村民和村干部的支持,我们也愿意为乡村红色记忆传承尽自己微薄之力,未来几天,洪水镇实践小队将继续努力前行。
2017年7月4日,中北大学武乡社会实践团第十二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队石北乡小组在石北乡石北村进行文化调研,今天的最大的目的是调查石北村中我们所需的文化资料并加以整合相关有效信息。
我们上午来到了石北村做出详细的调查,因为运气比较好,我们赶上了今天石北村北山清凉寺开光三周年的庙会,寺内今天格外热闹。后来,在郝书记和寺院住持的配合下,我们不难发现到了许多关于清凉寺的资料和故事。村书记告诉我们,石北村最有名的庙会是村里南山上的奶奶庙会。于是,我们又赶到了南山上去参观了奶奶庙,又了解了许多关于“奶奶”的神话传说。之后,我们又在村会计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窑洞,对石北村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午四点多,我们又到了离石北村不远的神西村。一到村里,村长就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并且找来了一位对村里比较了解的老人让我们熟悉这里的文化。老人非常热心并且很有耐心,为我们讲了好长时间关于村里的事情。我们在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文化情况之后,又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尧王庙。尧王庙位于村里一个地势较高的山上。接着,村长为我们打开了庙门,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尧舜禹的三座塑像。尧在中间,舜在左边,禹在右边。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对尧王庙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下山返程。
通过今天的文化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到了石北村和神西村很多关于庙会的文化,学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在此期间,我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队员间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我们的收获特别多,也了解到了石北乡更多的农村文化和风情。明天我们依旧会继续加油,争取做得更好,搜集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文化资料。
2017年7月4日上午8点,我们武乡乡村文化调研实践队10名队员,穿着整齐的着装,在关家垴村村主任与副主任的带领下,从蟠龙镇蟠龙村政府坐车约15分钟后来到了环境优美,历史悠远长久,民风淳朴的关家垴村。
在车上,关家垴村村主任关叔与我们热情交谈。让我们了解到关家垴村的红色经典关家垴战役,以及关家垴村的历史,关家垴村是个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村。村庄四面环山,山与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我们步入村中时,老乡们热情善良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感觉自己就是他们的孩子,并不感觉到陌生。我们进入第一家调研的是我党的老干部关爷爷,关爷爷今年已经73高龄,我们无话不谈,其中我们了解到关家垴村中有二百多户人家有197户姓关,并且有家谱传承现如今已到二十世,而从族谱中得知关家垴的老祖宗是一位从运城移民到此地名为关捐的人,也正因为关家垴村是关家的后代,所以家家户户信奉关公并在每年的五月二十四闹关公的节日,家家户户在村里的关帝庙祭奠关公。
在与关爷爷交谈的三十四分钟后,我们通过关爷爷的述说了解到有一些流传至今的老物件,村主任关叔亲自带领我们前往调研记录。随后便前往红色经典关家垴战役纪念碑,在那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观看了关家垴战役的历程与各位烈士的介绍并与关叔合影留念。最后我们请求关叔带我们深入耕地讲解作物的相关知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不屈不挠的艰难革命历程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为响应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深入调研乡村文化内涵,我校校学生会武乡实践团第十五组五名成员在实盘农业开发区文化站孙站长的带领下,抵达会同村,对会同村的民间传统文化遗址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会同村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是我们调研考察的一个重要地点。
7月4日上午八点,第十五组全体成员到达会同村,首先我们去参观了会同村历史最悠久的建筑遗址——古佛院。这所古佛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佛院门口的碑文上记载了佛院的悠久历史。通过与村支书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古佛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与现在的发展状况,当前古佛院人发挥着他的作用,每年七月初三村里人都举行庙会,当地村民对古佛院进行朝拜。
参观完古佛院后,我们走访了村里的一位老党员。通过与老人的交谈,我们更了解到会同村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与浓厚的人文气息,会同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深深动容,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此次调研的意义。最后全组实践队员参观了会同村的千年古树,在村口合影留念,结束了一天的调研活动。
通过一天的参观与走访,我们深入了解到了会同村的文化遗址,深深地体会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2017年7月4日,武乡故城文化实践队分成俩队,分别对故城镇故城村和狮则沟村进行调研,我们通过古迹参观、村民引导、人物访谈等方式对村文化进行了解。
建于金代,北魏名叫严净寺,宋1064年改名为大云寺(名字来源于大云经),大清道光元年重修。金大定年间重建三佛殿。元、明、清时期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余皆为明清所建。
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东为十八罗汉殿,西为十殿阎罗殿。观音殿亦为南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
正殿的每根梁柱可有各地捐款记录,其中正面的四根黄色梁柱为皇室捐赠,呈棱台状,上窄下宽。屋脊两端的龙头为蓝色琉璃建成。南殿曾经有鼓楼和钟楼,有“晨钟暮鼓”只说。当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有请神庙会,传说咋距故城镇六七公里的白马山上有一神仙,每年下山巡视,每逢七月二十四就正好来到故城,村民为了迎接他,举办庙会,开展各种踩高跷,、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文艺活动,遂成为请神庙会。
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已过四百春秋,历经道光28年,光绪21年,民国14年修缮,因风雨侵蚀,冰火毁坏,已破坏不看,濒临毁灭。丙戍年五月动工整修庙宇,重述金身。
曾在90年代,还能依稀可见百余米长的遗迹,由于城镇发展,现已基本被毁,只剩部分零碎片段
当地叫干米饼,有盐加花椒做内陷,先放在锅盖上将外皮烤干,再放进炉内完全靠至金黄。口感外酥里嫩。街道上随处可见烧饼小摊,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本地村民无论建房、婚嫁、动土等活动都要看黄道吉日,挑选好日子。结婚时会比对生辰八字,解日头。领完证之后就会雇请鼓乐团,由于现在双方距离不仅局限于村内,路途较远,鼓乐队只送至村口。建房子的时候也要翻看黄历,避免冲犯太岁。
故城曾经十分繁华,它由皋狼国演变为聂巳县,后发展为现在的故城镇。曾经为武乡四大镇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村内建筑损毁严重。曾经历过日军扫荡和屠杀。
当地土地肥沃,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亩产量1300斤到1400斤左右,收成好的时候能高达2000斤。
1.狮则沟村位于故城镇东南,涅水河南岸、烂柯山脚下,是唯一一个地属沁县境内而由武乡政府管辖的行政村,距故城镇镇政府四公里;村总面积约2400公顷,包括耕地520亩,山地230亩,林地820亩,退耕还林157亩。
4.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农业经济总收入约33万元,人均收入1147元;水利条件优越,村前有涅水河自西向东流过,水流量较大。为便利灌溉,村委于98年打机井一口,深一百米。并与96年铺设自来水管道,供应村民生活用水;交通方面,有通往沁县城的通村公路,公交车班便利出行。通往故城方向,原有狮则沟村籍汾酒集团常贵明董事长于94年修建的石拱桥一座,由于河床塌陷于06年桥体断裂。现于50米处修一小土桥维系交通;其他公共设施有一座小学校旧址、村委会办公室2间、图书若干。
来源一为曾经有一个村叫旧庄,庄内有三门人家,分别为一门、二门、三门,跟着时间的流逝,一门的人慢慢地多,一门的管事常裕金带领该门所有门人,迁徙至此,在此定居。
来源二为抗战时期北涅村部分人被屠杀,幸存的人逃难至此,终在此安家落户,在此定居。最终形成了狮则沟村。
神仙下棋:神仙为太白金星、汉钟离。相传两位神仙,一个人有32个棋子,手上各拿两枚棋子。但此古迹在若干年前被人相继盗取,包括棋盘、棋子以及人物雕像。现遗址位于狮则沟村烂柯山上。
锣鼓洞:经过时间的锤炼,自然形成的奇洞。无论何时将头伸进该洞中,便可听见锣鼓声,故命名为锣鼓洞。位于狮则沟村烂柯山上。
烂柯山庙宇:狮则沟村烂柯山上共有三个庙宇,分别为孔庙、山神庙、观音庙。每年的农历6月19日,狮则沟村村民聚集于此,参加狮则沟村庙会,进行祈福、上香、祈求风调雨顺。
村落形成初期多为窑洞,由于村落靠近山脉,雨季洪涝频发,故建筑地基都高于一般高度,其地基十分牢靠。现存有古屋约有400年历史,门为两进两出,大户人家多为三进三出。是现存最值得考证的古建筑之一。
今天的调研我们依旧分为两队,分工合作,下到故城村和狮则沟村。在故城村的时候,一开始的向导让我们自己去某地方,中途迷路了,经过一番波折才重新联系到司机。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见到了一位历史底蕴丰厚的吴爷爷,给我们展示了过去各种农具,并讲了讲当地的婚丧嫁娶习俗。其次,还在街道上见到做烧饼的老奶奶,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见到会做纸老虎的手艺人;在狮则沟村是时候,有幸见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他的讲解下,我们不难发现了狮则沟四百多年的来源和历史,总的来说,由于准备充分,进展较为顺利,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7月4日,是我们武乡社会实践团第三小组到上司乡的第三天,已经逐渐适应调研生活的队员们一大早就开始了工作。我们十分有幸请到铺上村的村支书带领我们前往铺上村,探访当地的一些古建筑并漆树坡窑洞保卫战遗址。
1955年在圪老湾落地建成的老戏台,实质上不止五十多年的历史。村支书告诉我们,这座戏台本建在襄垣,大约200年后,于1955年之时才整个移到圪老湾来,自此成了当地举行老胡爷庙会时举行演出的场所。暗红灰败的台柱在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里有了裂痕,而宝蓝翠绿的额坊雀替却绘着金黄的龙纹,做得精致绮丽。每年四月初八,三省七县的人们都会赶来参加庙会,为感谢上一年神祇的庇佑,祈求接下来的平安与好运。在这座戏台上不仅演着山西当地传统戏剧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也有河南豫剧,河北沙县的戏剧,更为庙会平添三分精彩。虽然这次没能亲眼目睹庙会盛况,但村支书的讲述,仍旧让队员们想象到庙会的热闹场面。
离开戏台之后,我们一并寻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建造的建筑,例如为了屯粮而建的南、北高岭两处粮囤,已列入古建筑保护名录的铺上公共食堂旧址。其中,公共食堂是由两亩多大的老四合院改建而成的,但如今也只剩下断壁颓垣了。
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我们来到了漆树坡窑洞战保护遗址。道路两旁是一些宣传革命烈士英勇抗敌的故事,加大了我们的调研兴趣。通过采访武乡县文化馆馆长,我们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抗日故事,了解到当时抗日的艰难和人民不屈强悍的民风。虽然,当初饱受战争的窑洞经过岁月的冲刷,现已不存在,但有幸的是,后人修建了英雄纪念碑来缅怀这段历史。通过上面镌刻着的朴拙隽永的字体,那段历史仿佛重现在我们眼前。为了铭记这次战役,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德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等等。
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给予我们很大的感触与震撼,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领会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种种精神,这些珍贵的精神历经了血泪的洗礼,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如同灯塔一般照亮我们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
最新资讯
-
祥正确能接连3个交易日跌落期间累计跌幅2259%
-
祥正确能接连3个交易日跌落期间累计跌幅2259%
10月11日收盘,祥正确能报21.00元,接连3个交易日跌落,期间累计跌幅2...
鑫磊股份:公司出产的离心式鼓风机可使用于电力职业脱硫脱硝
-
鑫磊股份:公司出产的离心式鼓风机可使用于电力职业脱硫脱硝
每经AI快讯,有投入资金的人在出资者互动渠道发问:公司的空气动力设备能使用于...
0755-29555842
联系电话:18924583791
贝博ballbet网页版登录传真:0755-29555842
贝博ballbet网页版登录邮箱:sales@dxymotors.com
贝博ballbet网页版登录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部九窝龙军工业区A18栋二层